打印

[机车] 阿里南线与三菱奕歌的亲密接触[45P]

0

阿里南线与三菱奕歌的亲密接触[45P]

  札达土林,是大自然的杰作。没有人为的痕迹,处处都是浑然天成的鬼斧神工。身在其中,往往能令人赞叹声不断。大自然的巧手,如此奇妙,在风雨和岁月的雕琢下,才有了如此奇观。走在其中,更能体会到大自然的匠心独运。

  就在这个清晨,我与三菱奕歌进行了为期半小时的情缘。

  试驾的车型为奕歌顶配的特装版,非量产版(三菱公司人员透露),一款装备全时四驱的车型,注意是全时四驱,不是网上传言的分时四驱。本次试驾是在平均海拔4500m左右的西藏阿里地区进行,高反是难免的,就1.5T的机器来说,表现还是不错的,起步阶段或许与1.6的自吸差不多,到了2200转左右,力量就上来了。

  

  ECLIPSE CROSS这一名字基本表明了自身的定位,而不是像ECLIPSE那样是款轿车造型。这款车的前脸非常像欧蓝德的,但区别在于它的体形,尤其是B柱之后,显得更加灵动,乍一看显得非常咄咄逼人,一种动感第一的味道,产生一种让人驾驭的冲动。

  奕歌的正面并不陌生。但是较薄的前照灯和类似于塔斯克的转向/雾灯使正面看起来比欧蓝德更具野性。

  LED日行灯和雾灯都是标准的。前照灯根据其配置可分为卤素灯和氙灯,而前照灯和转向灯是分别设计的,以提高夜间转向灯的可见度,不能不说是一种人性化的设计。

  细长、锋利的前大灯连接到中央网格。内腔是一个集成的前照灯,而外部只是装饰,而不是灯泡。(数据)高配车型将配备四点前后雷达,前照灯清洁,无钥匙进入,和18英寸车轮环。日间行车灯和倒车图像是整个车型基本的标准。

  奕歌的车身壳很硬,很多喜欢欧系人最爱,不会说皮薄了,门也很厚重。侧线非常复杂,两条腰线具有很宽的雕塑感,使汽车侧面更加激烈。感觉车比欧蓝德低,但它更年轻更灵活,前后悬架也减少了,看起来更具有动感。

  

  奕歌尾部中间贯穿的灯是一个完整的整条,没有分断,开灯整条常亮,刹车高亮。D柱和行李舱盖的设计在造型上更具特色。它充满了跨境感,具有鲜明个性的灯带也是亮点。通过尾灯,后舱挡风玻璃上的行李舱分为两个部分,这里体现出了更多科幻效果。

  此台样品高配车为优科豪马(横滨)的225/55 R18 98H规格轮胎,看来轮胎的用料不差,还是比较靠谱的。

  从外型来讲,你可以看到,设计师花了很多精力在尾部设计上,但实际上它看起来也不错。它的窗框不采用近年来流行的C柱角,它以直角直接呈现,带来不同的感觉。

  高刹车灯看起来像一个中空的悬挂形状,分为上下两个部分的后挡风玻璃,第一眼看上去有种怪怪的感觉,接受后感觉也不错。属于那种,喜欢的特别喜欢,不喜欢的不愿意多看一眼的造型。尾翼是一种一体的钢结构,与尾门结合,车体用料非常结实,你不必担心它的耐用心。

  

  在侧面机械仪表和中间LCD面板上没有什么意外与惊喜。除了传统的车辆信息外,它还可以显示节能模式、四轮驱动系统和自适应巡航信息,走的是常规模式,找不到太惊艳的东西存在。

  目前,奕歌的内部装饰还不是感觉很好。大面积的银质装饰板作为装饰,使其功能分区十分清晰,按钮看似复杂,在实际操作中不会带来麻烦,好用实用才是硬道理。

  奕歌的方向盘与其它款的三菱车基本相同,直径不大。在这台车的功能上它支持语音、电话应答、ACC自适应巡航和其他操作。它还配备了换档拨片,但位置不是很理想,操作上算不上方便。

  虽然这台测试车装配置的是CVT变速箱,并且CVT变速箱的齿轮手动模式可以模拟七个档位,但本人更想体验下装车6速度手动变速箱的感觉。

  在这台配置的车上,当车辆启动时,它会自动抬起前视显示器。目前,屏幕只显示图标警告速度每小时,自适应巡航,预碰撞车道偏离。

  这台奕歌配备了一个8英寸的触摸屏,导航没用过本车的,不知道易用性如何,好消息是支持手机地图的。中央控制系统的逻辑非常清晰,上手几乎没有任何困难,这种“简化复杂性”的设计理念值得称赞。

  

  

  空调调节下方有安全带警示,除了发出警告声,还带有灯光闪烁效果,引起注意。双区自动空调、ECO节能模式、全标准双USB 12V接口在使用上非常方便,前面两个位置正副驾驶不会再抢USB接口了。

  此台为高配车的试装型号,所有更具有HUD平视显示,自适应巡航,车道偏离,发动机启停功能,使用意义上和现款欧蓝德区别不是很大。

  这台车还装配有AUTO HOLD、前排座椅加热、和三菱独有的S-AWC四轮控制系统,真正的三菱独有的S-AWC不再是自适应四轮驱动,从广义上来讲是全时四轮驱动了(所以产家测试员告诉我,这台车试装车是全时四驱的)。

  位于档把右下方的功能区的控制和使用非常人性化,在试驾的过程中,感觉还是蛮顺手的。

  本人更喜欢手动档车型,不知道这款车的低配置型号,是不是也具有这个功能?一切静待量产上市。

  

  这台奕歌座椅的包裹、舒适度更是超越欧蓝德,前排的电动调节是少不了的,舒适性与方便性都兼顾有。

  后排座椅的设计和灵活性与前排座椅的设计和灵活性大致相同。靠背角度据说可以13级调节,我只是作了简单测试,角度非常理想。后排乘客头、腿部空间余量相对较松,长途旅行应该不是大问题,至少比同级别的要好上不少。

  最主要的是,奕歌后排座椅的坐垫高度和宽度都很理想,对大腿的支撑性不错,可调节的后靠背是我见过除RAV4外最理想的了。

  奕歌采用分段天窗,前部可以打开,后部只能照明,实际使用效果上,聊胜于无吧。

  个人感觉上更喜欢无天窗的版本(不知道是否生产),这样头部空间会更理想(某种意义上,总感觉没有天窗的会在安全性上更强)。

  奕歌的行李厢还是比较平整的,但整体来讲还是偏小了,相对于我目前后备箱最小的那台高6来讲,后备箱的实用性都会超过它。理论数据上来讲,后排座椅调至标准位时,后备厢容积为374L,后排座椅调至最后时,后备厢容积为341L,但就是实用中感觉小了,有时候数据的意义与实用还是有差距的。当然,个人感觉二三个人出行,一般情况下问题是不大的,这车你别期望满员出游了。

  

  奕歌上的发动机代号为4B40,这台1.5T直喷式涡轮增压发动机是全新的,包括缸内直喷、缸盖一体化排气歧管、中空充气排气阀、MIVEC气门正时电子控制系统,在1800转速下可完全爆发250Nm转矩(实际使用中,不到2200转效果不是很理想)。上部还设置有位置比较高的进气口,过水的环境中更安全。整体性能不能低估,三菱的四轮驱动系统仍然良好,如果手动款也配置四轮驱动系统,市场竞争力度更强。

  奕歌装在前悬上的平衡杆多见于性能车上,在同级车很难看到。安装支架及配件也经过了强化,从而进一步提升了车辆行驶中的稳定性和操控感。

  目前同级别的车来说,背部独立悬架并不罕见,这款试用车也不例外,但不要忘记三菱的S- AWC四驱动系统,这是一个强大的性能保障。

  传动系统方面,这台奕歌配置有CVT无级变速器,并能在手动模式下模拟七个档位。

  这台试装车的奕歌最大转矩启动速度是1800rpm,而在实际的驱动过程中,发动机往往要在2200RPM才能感觉到动力的提升,感觉上不是很勤快。三菱独特的S-AWC是集成了电子控制的四轮控制系统,可以提高车辆在弯道或滑道上的控制精度和机动性。

  它的自适应巡航功能比较强大。在80kM/h时,车速为1600转/分,100kM/h的速度为1800转/分,速度为120公里/小时为2100rPM。四轮驱动系统提供三种驱动模式:自动、雪地和沙砾,在运行过程中正确分配前轮和后轮,以提高车身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。

  优点之二即奕歌的底盘悬挂,虽然是日系品牌车,但具有德系车的韧性。奕歌的整车悬挂调校并不是完全偏向舒适性,某种意义上带有性能的味道。

  初始悬架过滤不出100%的小凸起。当遇到稍微不平坦的路面时或比较不好走的路时,悬架能够有效地消除凸起。在处理颠簸和冲击时,奕歌的减振处理可以说做得很好,以确保可靠的驾驶品质和乘坐的舒适感。

  急速行驶中,在隔声方面,风躁声、胎躁声是难免的。总体效果是前排比后排好,在同一等级的车辆中,整体隔声处于中等水平,谈不上太好与不好,与德系车还是有差距。

  这台顶配四驱的测试车,应该还有些细节上的调整才是真正销售版本,所以目前也不知道厂家做何种处理与调整,奕歌的出现可以说对三菱自身来说是非常“合理”的,间于劲玄和欧蓝德之间的定位,虽然该车并不完美,高性价比的好车,才是平民百姓所需要的

TOP

当前时区 GMT+8, 现在时间是 2025-5-29 20:18